首页> 新闻列表> 正文

来自一个90后的独白:我用了十年看懂吉利凭什么收购沃尔沃

作者:李亮

日期:2020-03-28 08:00

阅读:7424

十年前的今天,2010年3月28日,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汽车手里全资收购了沃尔沃汽车。在2010年的春天,一个现实中“蛇吞象”的故事就很自然的上演了。

1.jpg

至于“蛇吞象”,在当时是舆论的主导,曾经多少人觉得,吉利的收购是沃尔沃噩梦的开始?曾经多少人觉得,吉利是个什么东西?凭什么收购国外汽车品牌?曾经又有多少人,对着吉利冷嘲热讽?有几个人在意名不见经传的吉利已经是民营企业中的代表?有几个人在意被福特收购后的沃尔沃其实早已经奄奄一息,是吉利的出现让其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?这一次,世界汽车或许真正注意到了中国汽车。我们自己或许才真正注意到,不知名的吉利,竟然也能“有点意思”?

2.jpg

我,曾经或许也是嘲讽吉利“蛇吞象”的一员。10年前,吉利的品牌形象确实算不上有多“高大上”,甚至有点低端。甚至到今天,吉利的品牌形象也并未达到高不可攀。在充分汲取了沃尔沃的造车经验,掌握了造车核心技术的基础上,仍旧主打性价比,是我们国人喜爱的“大众”品牌。除此之外,在销量和体量上,吉利做到了国内一流,甚至世界前列。

2019年,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36.2万辆。在车企销量排行榜上,吉利也在获得第四名的基础上,向着前三强冲击。数据显示,从2019年11月开始,吉利单月销量已经多次超过上汽通用。或许2020年,吉利就可跻身车企销量前三。吉利用近乎野蛮的、不可思议的成长速度,证明了自己。

4.jpg

李书福在2010年3月28日的2000多天前,做了一个影响自己命运,也是吉利命运的决定。是决定,同时也是一场赌博。这场赌博里没有电视剧里的鸡汤、狗血,也没有电影里面惊心动魄的场面,但与一般家人之间消遣时间的麻将还有些不同。因为,他赌赢了,或许能够使吉利与自己有更好的未来,而赌输了,他就只有倾家荡产。

据吉利2002年的记录,在浙江临海的一次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,李书福说出了这个在当时吉利人的眼中石破天惊的构想,“我们要去买沃尔沃,现在就该做准备了!”。那次会议的中高层中,有杨健,有安聪慧,也有俞学良。

5.jpg

5年后,已经收购英国锰铜股份19.97%的吉利掌门人李书福,来到了北美底特律车展,吉利掌门人李书福见到了福特汽车CFO勒克莱尔,或传达过想要从福特手中收购沃尔沃的想法。2007年6月,吉利成立“V项目”团队。2007年9月,李书福收到了福特方面不卖沃尔沃的回复。2008年6月,法国金融集团洛希尔金董事会确定了,与李书福联手,为其收购沃尔沃的项目再添助力。同年,美国金融危机爆发,福特作为美国汽车行业巨头,不得不考虑出售沃尔沃。吉利在2009年,与福特汽车多次交锋。终于在同年圣诞节到来的前2天,吉利和沃尔沃同时宣布,双方就收购沃尔沃的主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。

8.jpg

所以,李书福和他的吉利,收购沃尔沃并不是什么奇迹,倒有些“趁火打劫”的成分。从2002年收购想法灵光乍现,到真正收购沃尔沃,用时8年。成功哪里是什么一蹴而就?天上当真有馅饼可掉?都是机会,不好抓的机会。修炼了8年的吉利,抓住了这次机会。

从收购沃尔沃的账面资料来看,吉利用了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100%股权以及相关资产。2010年3月28日签字,8月2日完成交割,吉利控股集团成为了跨国汽车集团。

9.jpg

上面提到过,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是一场赌博。赌赢了,或有转变吉利命运的可能,赌输了就只有倾家荡产。为什么这么说?如果你查过吉利2009年的营收(2009年营业额140亿元,纯盈利11.8亿元人民币),你就会知道,仅靠吉利自己,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真的是天方夜谭。钱不够,吉利只能“借”。当然,资本社会,通过基金、对赌等方式进行博弈再也正常不过。只是,风险与机遇并存。如果收购沃尔沃后,沃尔沃仍旧萎靡不振的话,那吉利将面临资金链彻底断裂的风险。根据当时一些金融机构的分析,在2011-2015年间,吉利控股集团的资金压力一直很大,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。在2015年,也就是收购沃尔沃的5年之后,吉利的破产可能性才转而降低。为什么吉利冒着破产的风险,也要收购沃尔沃呢?

12.jpg

这里,我们还要再说一说。2000年,党的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》。其中首次将“鼓励轿车进入家庭”写进了计划之中。自此之后,我国汽车发展进入了快车道。

受到改革开放春风的影响,吉利是中国第一家拿到生产资质的民营汽车企业。自此之后,吉利用低价策略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站稳了脚跟。

11.jpg

人无远虑必有近忧。李书福发现,对于汽车制造,决不能只在原地踏步,必须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,打造优秀的产品,一味地凭借低价,解决不了企业长期生存发展。所以,吉利必须要转型。那时的吉利或许第一次意识到,不转型就会逐渐沉沦、消亡。

我国汽车工业基础低是不争的事实。即便到了2020年的今天,我们的汽车工业依旧不算先进。如何能够迅速掌握先进的技术?有着浙商血统,天生敢闯敢干的李书福,想到了“走出去”。通过收购国际一流汽车企业,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,弥补我们中国汽车企业天生的缺陷。这对于吉利的未来,或许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。

10.jpg

只是,在收购了沃尔沃之后,李书福并没有着急的将沃尔沃紧紧握在手中,而是使用了“放虎归山”的战略决定。吉利是吉利,沃尔沃是沃尔沃,双方互不干涉。事实证明,李书福再一次做对了决定,也押对了宝。时至今日,我们觉得李书福当时的决策是对的,但我们不知道的是,李书福是背着多大的压力和魄力,才能让沃尔沃“归山”。

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有着不得不收购沃尔沃的理由。当然,他们必须要承担收购沃尔沃的风险。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后也说过:“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奇迹?哪里来什么奇迹,看准方向,尊重客观规律,然后扎扎实实推进,老老实实干活,结果是自然而然的。”

是啊,哪里来的什么奇迹呢?!不过是为了生存,不得不迈出这一步罢了……

写在最后:

身为90后的我们,一出生就有电视看,每一顿饭都能吃到肉,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。我们这一代人享受到了社会给我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,拥有越来越高的生活水平,但是,我们这一代人缺少像李书福那一辈人,敢于去改变,不安于现状的能力。缺少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的长远战略眼光。

当然,不可否认的是,当今社会,尽管80后、90后是劳动主力人群,我们站在了老一辈人的肩膀上。我们大部分人缺少那种刀光剑影里拼出来的人生阅历,我们缺少像李书福那样,敢于不留后路的“狠劲儿”。 时至今日,李书福和吉利的成功已经不用再多说,所有曾经看轻吉利的人也终于闭嘴。身为90后的我,用了十年的时间,才看懂了李书福和他的吉利,凭什么收购沃尔沃。(文 车视界 李亮)

  • 点赞
  • 收藏
相关评论
查看更多
相关车系
相关推荐